
恶性肿瘤一旦出现,生命健康可能会受威胁,因为恶性肿瘤不像其他普通疾病一样简单治疗几天就会好转,很多恶性肿瘤发展速度快,癌细胞还会转移和扩散,受到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。如果置之不理,发展到了晚期的癌症,患者的寿命可能会缩短许多。肠癌是比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,很多人到医院就诊的时候却发现肠癌已经到了晚期。

很多人都陷入了这样一种误区,发现很多人确诊肠癌的时候已经到了晚期,因此认为该疾病只能到了晚期才发现。其实,很有可能是疏忽了疾病的信号。如果平时多细心留意身体变化,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,可以在早期就发现肠道部位的恶性肿瘤,并非说任何人确诊都到了晚期。因此,需要了解该疾病的信号有哪些,提前察觉才能防止疾病被忽略。肠癌出现之后会有排便次数增多的情况,如果一天中多次排便,排便次数超过了三次,有类似拉肚子的表现,有可能是肠癌信号。肠癌发展过程中肠道功能下降,消化食物能力降低,很多人就会有拉肚子现象。针对这种情况发生,不容忽视,应该尽早检查肠道功能。

如果放屁的次数明显增多,总是放臭屁,不断放屁,有可能是肠癌信号。肠癌发展过程中其功能下降,气体产生量增多,消化能力却降低,很多人就会受到影响而出现放屁次数增多现象,有这种情况发生就应该尽早治疗。如果出现了便血次数明显增多的情况,在排泄粪便时总是有黑色粪便,柏油样粪便出现,需要重视。因为便血这种情况发生也跟疾病有关,像常见的肠癌在发展过程中肠道功能下降,很多人就会有明显的便血表现。有这种情况发生需要警惕肠,癌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治疗。

▼
肠癌筛查还需要去医院吗?
医院肯定是要去的,但并不是次次都要去
在中国,“防患于未然”的道理深入人心,可能否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。我们都知道癌症的可怕,也在努力寻求预防癌症又或者是提早发现癌症的手段。值得庆幸的是,已有不少癌症发展出了较为成熟的筛查手段。
2019年,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“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”报告显示:十多年来,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.9%的增幅,死亡率每年约2.5%的增幅。
中国人一生当中罹患癌症的风险高达25%,庆幸的是,世界卫生组织提出,接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,另外1/3的癌症可以通过筛查早发现获得治愈的机会,因此,科学预防尤为重要。

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,癌症筛查也越来越受重视。很多人看似在积极地为健康“把关”,但在体检时,常常局限于常规检查,抽个血、拍个胸片或选个看似齐全的“套餐”了事,癌症筛查的项目很多都没做到位,甚至有人被查出癌症晚期时,还在纳闷“我之前的体检报告明明没什么大问题”。
事实上,癌症筛查和普通体检有很大区别,提前知道身体存在的肿瘤风险,再针对高风险疾病做深度体检,从而能有效避免和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。如果早期发现病灶,癌症生存率也将很大程度的提高。只有“早发现,早治疗”,才能把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。
以下为肠癌的高危对象
1.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;
2.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(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:大便习惯改变(便秘、腹泻等);大便形状改变(大便变细);大便性质改变(便血、黏液便等);腹部固定部位疼痛)的人群;
3.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;
4.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;
5.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;
6.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;
7.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: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(FAP)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(HNPCC)患者的直系亲属,年龄超过20岁。
筛查建议
1.符合高危对象1~5点要求的“一般人群”筛查:
1)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,无论男女,每年1次大便隐血(FOBT)检测,每10年1次肠镜检查,直到75岁;
2)76~85岁,体健者、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,可继续维持筛查;
3)85岁以上,不推荐继续筛查。
2.关于筛查方法推荐:
1)FOBT检测+问卷调查是筛查主要手段,证据充分;
2)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,价格较为昂贵;
3)有条件者,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(道群携手长安心上线的检测服务包)

购买详情可咨询:
客服电话:400-0256600
小群碎碎念:早期肠癌几乎可100%治愈,不要等到有症状才去检查;防患于未然,才是不受罪、少花钱的唯一手段哦~
